【EV視界報道】5月16日,在2023中國(亦莊)智能網聯汽車科技周暨第十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發表了演講,并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面臨挑戰及對策”做出了匯報。
李克強表示,全球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以輔助駕駛為代表的技術正在快速進行產業化;但也應該客觀地看到,智能汽車技術發展現在進入了一個關鍵階段,甚至說進入到了瓶頸階段,行業發展仍然是存在著問題和挑戰。
他指出,近年來,隨著技術產業的發展,各國積極探索智能化、網聯化融合發展路徑,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不僅是發展汽車本身的需求,也是大交通體系的協同發展。隨著技術創新的加速突破,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鏈,自動駕駛系統集成,激光雷達,控制決策算法,AI芯片,智能座艙,C-V2X,北斗定位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但是李克強認為,雖然全球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以輔助駕駛為代表的技術正在快速進行產業化。但智能汽車技術發展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關鍵階段,甚至到了瓶頸階段,整個行業發展仍然是存在著問題和挑戰。
李克強認指出,受限于單車方案,高級別自動駕駛研發成本、車輛硬件成本不斷提升,但長尾工況、安全性、可靠性等關鍵問題尚未解決,高級別自動駕駛尚未達到商業化目標,商業化進展不及預期;此外,在當前產業發展理念、技術路線等方面還沒有完全形成共識。
對此,李克強表示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將底層的數據平臺打通進行交互,有助于提高開發效率、形成行業生態。在此基礎上,做好大范圍、城市級別的車路一體化智能汽車規?;痉?,將為進一步商業化提供支撐。
除此之外,李克強還表示道,下一步行業如果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對標先進經驗、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法律法規體制、打造良好的新生態,包括借鑒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經驗,全面加強頂層規劃;發揮試點作用,加強車路一體化的發展共識,抓住窗口期,加快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