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視界技術解析】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低碳出行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這其中,我們除了要遵守行車規則之外,對于駕乘的安全也不能忽視,特別是輪胎的使用狀態,絕對成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要知道,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新能源車在原廠狀態時都是沒有備胎的,而究其原因并不是廠家太“吝嗇”,主要是因為自身的條件因素導致的。
就拿占據市場絕對份額的純電動車來說,如果添加備胎后,勢必會增加車身重量。一般來說,即使是非全尺寸備胎,其重量也要25kg左右,而對于電動汽車來說,續航就是生命線,所以當然是能減重就減重。那么,純電動車沒有備胎后,那當車胎被扎之后,如何補救呢?按照常規操作,一般在這種情況下,車主如果想省事的話,就花點錢和時間等路面救援,要不然就自己用原廠的補胎工具來自行補胎。那么,如何能獲得更為兩全其美的辦法呢?答案就是馬牌輪胎自帶的ContiSeal自修補技術。
這里要提一句的是,一般在路面上普通輪胎被釘子扎入虧氣后,有時會用到一個叫做補胎液的東西來進行應急修補。它的原理是當輪胎漏氣時,只要將輪胎補充液通過閥門口注入輪胎,就會順著內壁留到破口位置,因為它可以產生具有一定塑性、彈性和強度的高分子聚合物,如此附著在輪胎壁上來堵塞破孔,不過它只是修復細小的漏氣,而且不持久,并且還會與輪胎內側的橡膠、車輪發生化學反應,易產生腐蝕性。
而馬牌的ContiSeal自修補技術的輪胎與普通輪胎最大的區別就是內部在出廠前就鋪好了一層黏性密封層。它是一種黑色高分子復合材料,其具有很高的氣密性、強粘性和均衡的流動性,能夠在輪胎被直徑不超過5毫米的異物扎穿時將其瞬時包裹住,降低輪胎漏氣及爆胎的風險。
而在自修補技術的支持下,92%的輪胎刺穿可以得到完美解決,駕駛者甚至很難感受到已經遭遇扎釘了。而當行駛到目的地后,駕駛者可以在輪胎店專業人員的幫助下移除輪胎上的異物,為下一段旅程的開啟做好準備。這時也無須擔心輪胎會因此漏氣,因為自修補輪胎的密封層仍能流向小洞堵住破損處,實現 自修補的功能。
總之,馬牌的ContiSeal自修補技術,很好地抓住了以純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特點,通過自身的技術抵消了日產輪胎的諸多弊端,為新能源車的通勤駕駛質量得到了有效加持,為我們的出行帶來了更多的安全與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