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視界報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產業生態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品牌向上,為用戶創造更加美好的消費出行體驗,助力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市場,像長安汽車這樣的半個央企身份的汽車企業,以往類似新技術研發應用的合作也多是身份類似的一汽、東風。像2020年1月17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一汽、東風、長安、兵裝集團以及南京江寧經開區簽訂協議,共同發起設立T3科技平臺公司。
而此次根據吉利控股與長安汽車此次戰略合作的官方聲明,智能化、電動化將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重點。這一表態背后,反映出兩家車企對于新能源時代汽車市場格局變化的應對存在著一些共同的考量。
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2022年中國市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567.4萬輛,同比增長90%,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7.6%。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吉利汽車銷量143.29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32.87萬輛,銷量占比約23%;長安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139.03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27.12萬輛,銷量占比約19.5%,兩家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均低于車市平均水平。
目前,吉利控股與長安汽車兩家均在加快新能源轉型。官方規劃顯示,2023 年吉利控股銷量總目標為 165 萬輛,力爭實現新能源整體銷量翻番增長,超過 60 萬輛。長安汽車也已表態,2023年力爭實現產銷汽車超過253萬輛,全年計劃投放新能源產品10余款,加快新能源轉型步伐。
此次吉利控股與長安汽車的戰略合作,合作范圍也幾乎覆蓋了汽車行業轉型相關的主要領域:在新能源領域,雙方將就電芯、充換電技術、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新能源產業布局進行合作;在智能化領域,雙方將圍繞芯片、操作系統、車機互聯、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等展開合作;雙方還將共同開展動力平臺、動力技術的合作,探討海外發展、出行生態的合作共享,并在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碳交易等領域展開合作,共享前瞻技術應用發展。吉利控股與長安汽車達成戰略合作,還有望成為中國民營汽車龍頭與國有汽車龍頭“結盟”的首個案例。
寫在最后
有意思的是今年2月底,吉利控股發布其新能源“銀河”系列之后不久,長安汽車曾發律師函狀告吉利銀河之光概念車涉嫌大量抄襲長安汽車概念車。雙方從激烈紛爭到戰略合作,還不足三個月時間。所以說在當今的國內汽車市場,沒有永遠的“敵人”,大家都有可能成為伙伴。
此番吉利與長安兩者的“強強聯合”將會有什么樣的結果?EV視界也將持續關注雙方后續公布更為具體的合作細節以及合作產品的落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