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視界報道】“十四五”期間,助推汽車產業向上發展十分關鍵,新時期政策的制定將引導產業發展實現全新突破。9月3-5日,202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在4日的開幕大會上,零跑汽車聯合創始人、董事、總裁吳保軍發表演講稱,造車新勢力的發展仍面臨需要持續投資能力的資金的挑戰;需要汽車生產資質和快速擴展產能的挑戰;需要獲取大量優秀和造車所需各類人才的挑戰。
吳保軍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千載難逢的新機遇。過去,從動物作為交通動力,到工業革命,以蒸汽機,內燃機為交通動力,現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技術高速發展的科技革命,推動汽車工業進入新一輪革命!
國家政策方針推動了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鋰電池、三元鐵鋰、磷酸鐵鋰技術已經成熟,氫能源、鈉離子電池、太陽能等技術還在發展中。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以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推動交通體系零凈排放,最終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技術成為汽車行業革命的技術基礎。動力電池化、能源低碳化、系統智能化,通過智能網聯技術和服務平臺,新技術突飛猛進,相互促進,推動汽車產業變革。
數字化轉型和區塊鏈技術革命推動了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從消費升級到個性化產品到AI自動駕駛,同時推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和變化,我們已經看到了零售和服務業態的變化,正在向移動用車生活的價值提升模式等的變化。
由于新能源技術方向存在不確定性,電池成本居高不下,主要依賴政府補貼,傳統車企曾或多或少出現過猶豫期。
但是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認知每年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19年,電動車續航里程是消費者擔心的大課題,2020年,用戶充電便捷與否是消費者關心的課題,2021年,絕大部分燃油車購買者都會考慮我們的電動車,這些都給新進入者孕育了新機遇。
很多創業成功者都想抓住機會跨界造車。原行業的技術優勢和成功創業經驗促使成功者闖入新能源造車領域,帶來全新的思維理念和商業模式,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注入新血液、新思路。零跑汽車創始人就是來自安防領域全球第二名——大華股份的創始團隊。
由于當時新能源車領域無論是技術路線、具體的電池、電機、電控技術,還是自動駕駛發展趨勢,共享化趨勢等,都是有“不可預測”的突出特點和非常明確的巨大機遇,進入新造車者告別過去的成功,勇者無畏,迎難而上!
零跑造車的背景股東——大華股份,從攝像頭業務開始,自研算法,在視覺識別技術領域非常領先。在國際AI算法競賽中多次獲得第一名,在安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大腦、AI芯片自主研發,實時海量交通大數據處理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
零跑汽車堅信自動駕駛技術的數據采集是以圖片和視頻采集作為主要信息來源,零跑汽車在原發技術上就具備了先天優勢,加上AI算法上的領先優勢,零跑自研自造凌芯01自動駕駛芯片,AI算法在谷歌waymo real-time 2D detection和waymo 2D tracking rank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三電系統全面自研自造,則把握了全部核心競爭力在自己的手里,具備了全面應對挑戰的核心能力。同時,大華股份精準成本控制能力和領先的質量管控意識,實現了高效率的工廠制造,基本功非常扎實。
零跑汽車在2021年8月實現訂單7607臺,交付4488臺;在4月份/6月份上險數,零跑單車型排在新勢力造車第三名!原計劃在12月份T03實現7300個訂單,現在在8月份完成7228個,差不多提前實現了目標。
吳保軍認為,造車新勢力發展面臨三個大的挑戰:需要持續投資能力的資金的挑戰;需要汽車生產資質和快速擴展產能的挑戰;需要獲取大量優秀和造車所需各類人才的挑戰。
首先是資金的挑戰。
我們的目標是用戶數在某一時點快速增長,2025年實現年銷售80萬臺,毛利率在用戶數達到某一數量保有量時,迅速轉正和毛利高速增長。這樣的目標是需要通過不斷融資,持續投入到產品研發和商業模式創新上。
目前,新勢力融資的主要方式還是股權融資,直至在公開市場發行股票。零跑今年以來,共計融資88億,其中1月完成融資43億,超募13億,8月完成融資45億。IPO也正在計劃中。我們需要更多的融資方式:如債券融資,信托融資、信用融資、項目銀行貸款等等。我們希望獲得各類金融機構的支持,包括投行、基金、券商、銀行,尤其是可以為新勢力開發專門金融產品的金融企業。
其次是產能的挑戰。
造車新勢力每月都在不斷創新高,零跑在8月份T03完成了7228個訂單,基本提前達成12月份的目標,這樣加上10月份上市交車的C11,零跑在今年12月份將突破月銷12000臺以上,明年達成20萬臺是明顯可以實現的。明年還會有一款新車推出,這樣一來,23年40萬臺,24年60萬臺,25年80萬臺都是可以期待的,是可以實現的目標。產能不足和繼續擴展產能的挑戰就特別突出了。產能擴張的方法無非是新建廠房,收購其他企業剩余產能,代工生產等方法。但是新建就面臨著土地、資金、擴能前置條件等課題;收購面臨著債務問題、資金問題、人員整合課題;代工生產則面臨代工企業本身各方面能力的問題。因此,產能擴張的挑戰非常大。
第三個是人才的挑戰。
我們公司在杭州,杭州明顯汽車類產業人才匱乏,尤其是電動車研發和管理人才。我們從今年年初1200人已經增加到現在3300人,這是非常大的人才需求!由于沒有大型國際合資汽車品牌在杭州深耕,杭州汽車人才數量缺口和優秀人才的能力參差不齊,非常明顯!人才流動困難,面臨孩子上學的壓力、醫療人脈的壓力、房價高企的壓力、夫妻另外一方就業的壓力、養老的壓力等等,都造成了人才跨城市流動的各類障礙。讓我們在外省市獲取人才難度非常大,成本也很高。對比國際人才薪酬,目前中國中高級管理人才的成本已經遠超國際發達國家水平。人才的國際化流入中國也是課題。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我們堅持以“快”為破局關鍵,技術需要“快”速迭代,銷量需要“快”增長,用戶體驗需要“快”速提升,成本需要快速優化。7月15號,零跑公布了2.0戰略,通過先進的技術,高品質的產品,LIMES用戶共創生態圈,基于全領域自研自造,破除“卡脖子”課題,快速發展,努力成為中國電動車的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