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視界報道】2020年習總書記在一汽集團考察時提出“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們要立這個志向,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民族汽車品牌向上是關系汽車強國建設的重大任務,也是當下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最急迫的需求。
中國汽車工業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擴大中國汽車市場份額,實現品牌向上突破,是“十四五”時期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最為緊迫的任務。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節點上,中國汽車品牌向上有了更堅實的基礎、更有利的環境、更廣泛的共識、更明確的目標、更具體的行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正迎來最好的時機。
9月3日-5日,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的“智庫視點:汽車產業品牌向上發展形勢及實施路徑”論壇中,行業人士對汽車產業品牌向上的發展形勢和實施路徑兩個維度進行了深入解讀。
隨著產品力和技術能力的顯著提升,正在引領民族汽車品牌價值向上。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趨勢下,創新和科技被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在5G、人工智能等應用技術的加持下,汽車產業將加速邁向“智聯新能源”賽道。實現全產業鏈技術突破,掌控核心技術,有助于構建民族品牌核心競爭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柳燕提出,中國汽車企業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淀和科技創新,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制造品質、營銷服務等方面已逐步縮小了差距甚至已經很多方面已經比肩合資和外資品牌。
面對全球汽車市場變革,中國汽車市場從增量到存量轉變,汽車消費升級成為趨勢,汽車品牌的建設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是汽車強國建設的重點任務。
柳燕提出,“十四五”期間汽車產業隨著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化,將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未來幾年中國汽車產業持續發展,市場穩定增長依然是長期不變的趨勢,中國汽車品牌迎來真正充分競爭的時代。隨著中國品牌口碑日益提升,國潮文化在年輕人中的興起,新生代消費者在選擇汽車時不再盲目追求品牌的國別,而對本土品牌更開放,對國貨品質更信任,對自主品牌汽車的整體體驗更認可。隨著新生代群體逐漸成為智能汽車時代的消費主流,中國自主品牌迎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會。
我國多年來持續支持和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營造良好環境,穩定的鼓勵性政策和龐大的市場需求為產業提供了先發優勢,政策牽引需求不斷擴大,汽車企業以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技術研發,打造多元化產品,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形成了品牌新特征和新優勢,有望率先實現品牌突破。以新創車企為代表的中國品牌迅速抓住電動化和智能化新機會,向高端化發起集體攻勢。多個電動高端品牌平均價格突破30萬元,達到了燃油車時代自主品牌無法企及的高度。
從實施路徑來說,技術創新迭代推動品牌競爭力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產品大幅提振消費者信心。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提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科技競爭力成為推動世界各國汽車實力乃至綜合實力變化的重要力量。誰能持續且有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抓住,誰就能在汽車發展中占領先機,贏得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先優勢。
朱宏任提出,作為體量巨大、影響深遠的汽車行業,形成堅實基礎及完整且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對于增強我國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意義重大,刻不容緩。要大力加強產業基礎對汽車產業形成和發展的支撐保障力度,提升汽車全產業鏈水平,實施強鏈補鏈行動,加快補齊車用芯片、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材料和軟件等傳統短板。加強汽車產業鏈上下游聯合攻關,加大原始和底層技術創新投入,補短板,鍛長板,全面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王都提出,一是要轉變汽車產業是掌握了產品就掌握了市場的原有思想,加快建立高效現代化的流通體系;二是建議從中央政府層面達成統一要求,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三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把市場做的更開放、公平,發揮市場的絕對性作用;四是加強金融產品的供給、創新,為市場注入活力。
柳燕認為,品牌高端化是大部分中國自主車企一直以來努力要突破的領域。以往多年以來,擋在自主品牌向上之路上的天花板牢不可破,自主品牌只能在15萬元以下的市場互槍蛋糕。
通過可視化、國際標準化來實現品牌資產的管理向上正當時,我們要以民族汽車品牌向上指標體系為核心,形成測量、機制、平臺全方位的研究框架,建立品牌研究閉環,切實解決影響民族汽車品牌提升的“卡脖子”難題。
針對行業共性問題,中汽中心聯合了國內多家整車企業共同開展了“民族汽車品牌向上計劃”研究,以構建民族汽車品牌向上指標體系為核心,從市場、形象、信仰三個維度開展品牌力測量體系與方法的研究,為民族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發揮好第三方行業智庫作用。中汽中心在7月23日于長春發布了《民族汽車品牌向上計劃》體系,項目計劃明年輸出成果。